“我知道不能依赖生成式AI,但有时真的克制不住……”这句话是调研过程中大部分学生的困扰。当下,生成式AI如火如荼发展,且不断渗透于大学生学习各个环节。去年4月起,湖工大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生团队决定开展调研,挖掘生成式 AI 赋能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、困境,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。
近日,历时1年时间,《生成式 AI 赋能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、困境及对策研究》这一20000字报告顺利完成。报告创新构建“技术—能力—伦理—制度”理论框架与《生成式AI赋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测评指标》,对2126份问卷、30000余字访谈手记进行实证分析与深度梳理,挖掘出生成式 AI 赋能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学科适配局限、思维能力弱化、角色转变阻滞、隐私泄漏风险等困境,提出了深化产教协同创新、重塑教育教学范式、提升教师数字素养、构建数字安全屏障等建议。
在调研与报告写作过程中,如何设计出兼具科学性与针对性的高质量问卷,如何对问卷进行测谎、识别与筛选,如何获取真实的数据是团队面临的巨大挑战。团队负责人苏文博同学说:“时间紧、任务重,但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师资)专业的学生,我和我的团队成员调研这一问题,不仅是兴趣所向,更是责任所致,我们借助学院教育学资源,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地克服困难,最终成果得以完成。”

团队将调研成果反哺教育教学环节,指导学生如何有效使用生成式AI。大三的李同学说:“通过指导,我知道生成式AI在学习过程中的合理应用场景。比如,怎么用AI梳理数据,帮助完成算法优化。”一线教师姚老师反馈:“学生现在能精准描述需求指令,不仅用AI快速查文献,还能结合专业知识点交叉验证结果,这才是智能化学习该有的样子。”
“报告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赋能作用具有重大价值,我们予以采纳。”“未来,将持续推进与贵团队的技术对接,共同探索科技赋能教育新路径。”团队将报告提供给高校教务处、教学学院以及科技公司,最终获得了10份采纳证明。
团队指导老师向蓉副教授说:“世界数字教育大会近日在武汉成功举办,我们的调研与大会精神十分契合。希望大学生在使用生成式AI的过程中能明辨是非,让其成为激发创新思维的‘动力燃料’,而非禁锢自主探索的‘数字镣铐’,锻造出强大的自我约束能力,实现‘人机协同’的理想境界。”
通讯员:肖紫琴、程语佳、胡翱
责任编辑:周治涛
原文链接:https://news.hubeidaily.net/hbrbsharenew/news_detail/5/4010450/3630814/0?w=1752479539382&uik=d222b9fb&share_plat=android&sec=a8376c19&historyback=1